在之前的 post 中提過 high level synthesis 的技術,如 ILP Scheduling with DVFS constrain @ perl,Force-Directed Scheduling with golden check @ perl, c to Verilog ..... 但這些技術其實跟compiler 多少都有關聯. 但以站在 Hardware Designer 的角度而言, 光從 fronted 到 backed 所要驗證的東西實在是太複雜了, 從 Algorithm define -> architecture map -> code gen -> function check -> time check -> RTL map -> FPGA -> layout -> chip test 這個 run time 少說也要個1-2年. 但以現在的 chip 規模而言, 傳統的是IP Design 已經不能滿足 SOC 的 Platform. 所以在ESE Technical Overview 中提及,如何透過 high level synthesis + platform constrain 的方式, 做 C to FPGA direct map 的方式, 我們只要考慮好最上層的 algorithm 部份, 而中間的 schedule, assign, interface, hardware platform ...的部份就交給 tool set.藉此可解少我們在 IP design 時所花的時間,且達到 top - down 的 design flow. 其實說穿了就是利用 LLVM 的 virtual machine 做 front end 的 parser + schedule + merge + loop unrolling ... 而我們只要專心的把 back end 的 platform 建立起來就可達到快速的系統驗證.
ps: 不過這樣好像有一堆RD跟"我"一樣要失業了說...XD
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
LLVM + high level synthesis = ???
在之前的 post 中提過 high level synthesis 的技術,如 ILP Scheduling with DVFS constrain @ perl,Force-Directed Scheduling with golden check @ perl, c to Verilog ..... 但這些技術其實跟compiler 多少都有關聯. 但以站在 Hardware Designer 的角度而言, 光從 fronted 到 backed 所要驗證的東西實在是太複雜了, 從 Algorithm define -> architecture map -> code gen -> function check -> time check -> RTL map -> FPGA -> layout -> chip test 這個 run time 少說也要個1-2年. 但以現在的 chip 規模而言, 傳統的是IP Design 已經不能滿足 SOC 的 Platform. 所以在ESE Technical Overview 中提及,如何透過 high level synthesis + platform constrain 的方式, 做 C to FPGA direct map 的方式, 我們只要考慮好最上層的 algorithm 部份, 而中間的 schedule, assign, interface, hardware platform ...的部份就交給 tool set.藉此可解少我們在 IP design 時所花的時間,且達到 top - down 的 design flow. 其實說穿了就是利用 LLVM 的 virtual machine 做 front end 的 parser + schedule + merge + loop unrolling ... 而我們只要專心的把 back end 的 platform 建立起來就可達到快速的系統驗證.
ps: 不過這樣好像有一堆RD跟"我"一樣要失業了說...XD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